【色香味浓】清明将至 3天小长假你不容错过的传统美食
新闻来源:北京铭味鑫小吃培训      浏览:5439次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——致清明
清明节是由“清明”节气、寒食节、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。在清明习俗中,祭奠和嬉游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,不过说到清明总是有种悲凉感,让寒食节所蕴含的“饮食文化”被人忽略。

1、 艾草团团


据说清明这一天吃艾草,可以驱寒避邪。艾草团子是用一种艾草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
艾草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此外,艾草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正因为如此,艾草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。

2、 烤乳猪


猪一直是祭祀主要贡品,味道自然不用说。
旧时,还有通过烤猪个头大小判断主人家底的习俗。而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,即便不是清明时节,酒楼、菜市烧卤店、超市都随时有乳猪供应了。

3、 甜酒发糕


清明上山扫墓,人们不仅要拿甜酒发糕作为供品祭祀祖先,祭拜之后,自己也要食用,据说可沾染福气。
传统发糕是加甜酒发酵,并非使用泡打粉,因此更健康、更香甜。因做法复杂、价格又便宜,平日里在许多菜市、超市都很少见了。但在一些传统小吃店也许还可以找到,有的呈焦黄色、有的颜色雪白,分别用一次性塑料碗装着,一只只呈圆形,头顶爆裂出十字花纹,表皮上还印着传统的红色八角花瓣,闻起来十分香甜。八角花,代表吉祥如意。刚出笼的发糕香甜松软,绵实可口,趁热吃最好。

4、 馓子


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。“馓子”为一油炸食品,香脆精美,古时叫“寒具”。
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,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。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:北方馓子大方洒脱,以麦面为主料;南方馓子精巧细致,多以米面为主料。

5、 艾粄


客家人有句老话,叫“清明前后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”。
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。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,放锅中煮熟后捞起,沥干水份,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。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,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。艾草泥剁好后,用煮艾草的水,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。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、眉豆、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,再封口捏成圆形、长形等形状,放入锅中隔水蒸15-20分钟后即可出炉。
中国美食无处不在,看这些诱人的美食,你想学吗?或者你有什么美食问题,到铭味鑫餐饮培训学校,保教包会,学会为止。
24小时报名热线18130775738
因为专业 值得信赖
Copyright © 2017 阜阳铭味鑫 All Rights Reserved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皖ICP备2023013489号  工商备案  安全实名验证  信用网站